来源:财通社

全球前五,中国第二!国内规模最大的印刷版材制造商之一强邦新材正在IPO。

公开资料显示,强邦新材主要从事印刷版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强邦新材现已拥有7条胶印版材生产线、1条柔性版材生产线。其中胶印版材年产能达8000万平方米,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印刷版材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掌握柔性版材生产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工艺的生产企业之一。

放眼全球,强邦新材销售规模位居前五,产品具备与日本富士胶片、美国柯达、比利时爱克发等国际厂商竞争的能力。

据悉,本次IPO,强邦新材计划公开发行新股4000万股,预计募资6.68亿元,分别用于环保印刷版材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资金额分别为4.1亿元、0.65亿元、0.53亿元、1.4亿元。总体而言,从强邦新材IPO募资投向来看,也反映了公司坚定主业,持续做大做强的决心。

印刷板材第一股

据招股书显示,强邦新材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印刷版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印刷版材制造商之一,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50强"称号。

强邦新材上市后,将成为A股印刷版材领域"上市第一股"。

强邦新材表示,公司已掌握热敏CTP胶印版材、UV-CTP胶印版材、绿色环保版材、传统型感光树脂柔性版、数码型感光树脂柔性版及超软感光树脂柔性版等多种品类版材的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印刷版材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

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3年,强邦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15.03亿元、15.88亿元、14.25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0.7亿元、0.99亿元、0.94亿元。整体而言,强邦新材过去4年业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公司已拥有 200 多名经销商客户,且经销商较为稳定,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同时,公司产品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韩国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最终销售。

竞争优势凸显

据招股书显示,印刷版材作为印刷行业关键原材料,决定印刷的清晰度和色泽饱和度。

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拥有一定的研发技术优势,形成覆盖热敏 CTP 版、UV-CTP 版、绿色环保版材、感光树脂柔性版、PS 版的相对完整的印刷版材体系;对印刷版材生产各阶段化学试剂的配方、配比以及电解、封孔、涂布等工艺流程控制形成丰富的技术积累,掌握了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

目前,强邦新材的产品已具备直接与日本富士胶片、美国杜邦、欧洲爱克发等公司竞争的能力。

产能方面,公司已拥有 7 条胶印版材生产线、1条柔性版材生产线,胶印版材年产能达8000 万平米,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印刷版材生产企业。

市场份额方面,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器材分会于2024年6月28日发布的《2023年度印刷器材行业经营情况统计表》,2023年国内胶印版材厂商排名中,强邦新材位列第二,仅次于乐凯华光。

柔版印刷渐入佳境

强邦新材另一大看点是柔版印刷的技术突破和市场的方兴未艾。

柔版印刷在美国及西欧等地的包装印刷市场中是一种主流印刷方式。柔版印刷是一种具有环保特性的节能技术,具有耗能低、用料少等特点,目前在我国方兴未艾,具有广阔前景。

在我国,柔版印刷的市场占比虽相对较低,但在食品包装、瓦楞纸箱、商标标签、软包装、薄纸包装等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强邦新材自主研发了柔性版材,掌握了从材料到配方再到生产工艺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柔版研发技术门槛较高,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柔性版材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突破了外资在柔性版材方面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公司柔性版材2022年收入为5750.30万元,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3370.92万元,近三年柔性版材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51%,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公司柔印版材2022年产能为40万平方米,产量为26.02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达65.05%。

随着国内柔性版材生产企业的技术工艺、产品性能进步,我国柔性版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成功实现规模化出口。因此,强邦新材的柔性版材产品未来表现的值得期待。

结语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以促进印刷产业的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为印刷版材行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抢抓政策机遇,强邦新材本次IPO募资6.68亿元中,有4.11亿元用于环保印刷版材产能扩建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拟建设3条免冲洗胶版生产线和2条柔版生产线,新增3300万平方米绿色环保版材和100万平方米柔性感光树脂版的产能。另外,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也较大。

强邦新材表示,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积极引入人才,增强技术与研发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力争成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