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静 杨萨 徐兵 秦龙 孙凯杰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不久前,在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集中发布,超出市场预期。近日,股市、汇市等反应强烈。

9月28日,在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田轩,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毅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等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一揽子政策、经济走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做出解读。

关于一揽子政策

田轩:多重政策利好叠加,对市场推动作用明显

就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陆挺表示,近一周来,他深刻感受到市场氛围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外资方面,曾经有一段时间,外资对中国的资产持谨慎态度,但最近一周,全球投资者要求与中国进行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的数量急剧上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重燃,也体现了近期政策调整对市场的积极影响。

陆挺认为,这一周的政策是“人心所向”,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犹如“久旱逢甘露”,市场的反应非常正面和热烈。

关于经济前景

林毅夫:经济止跌回升的趋势是可预期的

“当前民间投资、消费等方面经济低迷的现象是短期问题,我们需要更大耐心。”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毅夫指出,我国拥有充足的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空间,只要政策运用得当,便能有效稳定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恢复正常增长。

近期,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市场信心已明显恢复。林毅夫特别提到,股票市场的积极表现便是明显例证。他相信,经济止跌回升的趋势是可预期的。

林毅夫更看重的是长期的经济增长。他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并具备人才、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完整制造业生态三大显著优势。

盛松成:建议进一步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消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目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消费需求偏弱,他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支持消费。

在盛松成看来,持续、稳定地改善居民部门现金流有助于促进消费回稳。他认为,财税方面仍有可操作的空间,建议进一步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消费,如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加大特别国债资金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和范围等。

余永定: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创造挤入效应,经济增长首先应考虑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发表了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看法。

“如果要完成今年5%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我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要高一些。”余永定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我国应该采取更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央行也做出了表态,市场反应也很积极。不过在经济学还有一系列分歧,其中靠刺激消费还是靠基础设施投资是热议的话题之一。

关于消费驱动,余永定表示,如果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消费,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并没有消费驱动一说。考虑到当前实际情况,消费信心不足,也难以启动。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创造挤入效应,所以启动经济增长第一步应考虑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了公共投资,比如养老院、医院,也包括了社保体系的改革。

关于产业变革

杨斌:新能源、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大局。

在当今全球科技版图中,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它们不仅在各自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而且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未来科技与产业的格局。

朱光耀:全球要回到多边合作的轨道上来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围绕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变化发表主旨演讲。

朱光耀表示,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复苏远不及预期,也远低于新冠疫情之前二十年全球经济平均3.8%的年均增长率。

2024年国际货币基金预计全球增长3.2%,WTO预测全球的货物增长2.6%。

朱光耀表示,这提示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特别是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的直接的挑战,就是经济和贸易的关系远不如新冠疫情之前,“经济增长1%一般能够带动贸易量2%以上的增长。现在从预测的数据来看,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只能带动0.8个百分点到0.9个百分点的贸易增长。这提示我们,全球要回到多边合作的轨道上来,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回到通过沟通磋商来解决各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刘俏: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制度改革和消费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表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可能是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未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抓手。这些未来增长的动能,包括新质生产力的来源,都会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要义展开。

他认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最终会来自新质生产力,全社会需要寻找到一些新的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使中国形成一些新的节点领域、新的生产网络,最终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能够重新恢复较高水平。

缪延亮:发展和壮大耐心资本,扩大长钱来源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缪延亮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创新与金融”的演讲,深入剖析了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中国作为大国,在创新过程中具有规模优势,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潜在需求,同时还有强大的政府资金支持。然而,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独角兽数量减少、风投市场降温等。

针对这些挑战,缪延亮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发展和壮大耐心资本,扩大长钱来源,如养老金、保险、社保资金等。同时,需要加长考核周期、放宽投资限制、提高监管包容性,为长钱长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要畅通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鼓励开展二级基金和并购措施,丰富退出渠道。最后,要加强投资者保护,加大反欺诈惩罚力度,确保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让投资者获得回报。

关于人民币汇率

管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案比预测更重要

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劲反弹,管涛认为,此轮人民币汇率反弹是由市场驱动,并非有关方面故意引导。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管涛表示,不要妄言新周期,要适应新常态,要了解这波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两方面的原因,刚开始是外围因素的回暖,因为美联储的宽松预期,加上美元走弱,还有日元的大幅反弹,然后带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另外,9月22日以后,由于中国出台了新一轮的金融支持计划,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宣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所以,大家对增量的财政政策也有很多憧憬,这些预期在外汇市场上得到了反映。

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轮人民币汇率波动?

管涛表示,从政府的角度,应对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案应该比预测更重要。对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新常态,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用合适的工具去锁定这个汇率波动的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凌辰